首页

原味调教论坛

时间:2025-05-30 07:02:36 作者:中国首次大容量水电机组压水调相技术在青海应用成功 浏览量:61269

  中新社上海3月26日电 (记者 李姝徵)作为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承载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临港新片区)正厚植科创“沃野”,着力培养未来产业。

  记者从26日召开的“2024临港科创大会”上了解到,临港新片区科技创新正迈入“2.0时代”。

  2019年9月,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整体搬迁至临港新片区。“经过将近三年的发展,我们发射了包括试验二十号C卫星在内的一系列相应国家重大的战略需求的卫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院长胡海鹰当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更让胡海鹰欣喜的,是临港新片区航天产业化发展和航天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胡海鹰表示,不论是上游的供应链,例如聚焦研究卫星飞轮、新型荷载等企业;还是聚焦卫星应用的下游企业,都将在临港“落地开花”。

  官方数据显示,临港新片区已集聚卫星制造和卫星应用领域创新平台2个,国家、省部级实验室4个。临港新片区正积极推动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突破卫星批量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基本建成低成本脉动式卫星批量生产线,力争建成中国领先的卫星智能化、标准化、批量化制造基地。

  “科技创新带来的新产业、新模式和新动能是构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处长陆瑜表示,科技创新将是临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目标,临港新片区着力构建未来智能产业集群、未来能源产业集群、未来健康产业集群和未来空间产业集群。此间官方提出,目标到2030年,临港新片区未来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

  据陆瑜介绍,临港新片区已落地的上海交大智能制造平台、朱光亚战略科技研究院平台等16家新型科创平台、科研机构发挥特色优势,围绕新材料、人工智能、空间信息等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与创新企业深度合作。

  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布局临港新片区。在当日会议现场,RISC-V生态创新中心、同济卓越工程师学院、智能机器人产业研究院(筹)等7个科技创新项目签约落地。

  陆瑜表示,“以企业为主体”是临港新片区厚植科创“沃野”的关键一步。当日新认定的3家创新联合体和1家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以及正式揭牌的长三角—天岳国家技术联合创新中心、上技国际全球离岸创新网络基地,进一步凸显企业在临港新片区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

  “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往往从企业的需求侧,从市场的需求侧来开展创新,”陆瑜表示,以企业为主导,加之科研机构、科研平台的创新助力,“其成果转化成功率、效率会更高”。(完) 【编辑:黄钰涵】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外游客走进海军博物馆 品读中国海军的过去与未来

“今年,已经报关出口了180多车货物,货值约5000多万元。”2月28日,塔城市汇恒商贸有限公司业务员赵国豪说,公司计划进一步开拓新能源车出口业务。今年以来,该公司生意日益红火。繁忙的工作让赵国豪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市场监管总局通报12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

在广东省杏坛智慧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魏振水看来,教师培养正向开放多元的模式发展,通过校企合作开展协同育人项目,赋能课程教学内容、课堂体系和实践方式等方面的发展,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实现师范生培养的职前职后一体化和教学教研一体化。(完)

智能制造与文化创新的融合之道——卡游入选2024企业家博鳌论坛“新质生产力智能制造典范”

全国社保基金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受邀莅会分享24年耕耘社保基金的真知灼见,以高维度的视野打开对养老金融市场的认知,深入解析国内经济形势对养老金融市场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上海港跨境电商“9610”海运出口首单试点落地

在钻探施工工艺创新方面,德州禹城富铁矿深覆盖区钻探施工工艺技术的研究成功,有效解决了复杂地质条件下施工难题,钻进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杨平表示,优化施工参数、复合定向钻进技术等创新手段的应用,让施工质量和钻探效率大幅提升。《深覆盖区富铁矿找矿理论与关键技术创新》获国家自然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自主研发的2项深地探测技术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

受贿2.25亿余元 西藏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姜杰一审被判死缓

女子10000米决赛最后,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的跑道上,只有一名巴基斯坦运动员还在坚持。一圈又一圈的奔跑中,陪伴她的是满场的加油呐喊。虽然最终她的成绩比冠军慢了近13分钟,但这已是她个人的最好成绩。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